乡村特产网 乡村“土特产” 化身“致富IP”
头戴花裤衩 5天前

  近日,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示了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,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农产品“胡庄大米”入选。

  在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名单中,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胡庄镇是泰州地区唯一入选的乡镇。该镇立足稻米产业发展优势,推进农业与食品加工、休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,用“一粒米”串起产业“一条链”的发展图景已逐渐清晰。

  从“养在深闺”到“远近闻名”农业品牌脱颖而出

  “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就要打造品牌,提升单位面积耕地创造的价值。品牌打造是农业增收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,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。”高港区政协委员、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叶俊东认为,品牌的基础是品质,胡庄镇地处通南高沙土地区,具有丰富的水资源,自古以来就是“鱼米之乡”,生态类型多样,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,有“拿得出手”的特色农产品,且在上海两小时经济圈内,消费更加多元化,优质农产品有市场,因此胡庄有条件、有优势打造农业品牌。

  胡庄镇境内16条中沟直通长江,自古就有捕捞、养殖长江螃蟹的历史,农户在农田开挖围沟,引长江水养殖螃蟹。经过多年实践,胡庄螃蟹养殖形成了一套高沙土提水养殖技术规范。由于沙土蓄水性不强,在养殖过程中蟹农需要不断给蟹塘补水,因此养出的螃蟹具有“青背、白肚、金爪、黄毛、红膏”等特征,个大膘肥,口味特别鲜美。

  宗林村党委副书记曹素娟介绍,该村有1000多亩螃蟹养殖地,每亩产值在8000元左右,比当年种地多多了。胡庄镇江水清沙螃蟹养殖面积近3000亩,年产量近350吨,占该区江水清沙螃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的60%。正因为产量高、品质好,胡庄螃蟹曾经屡屡被外地一些蟹贩买走、贴上一些知名品牌再卖高价。

  “明明是胡庄产的好蟹,为什么要‘为他人作嫁衣’呢?我们应该打响自己的品牌!”高港区政协委员、胡庄镇党委副书记常虎说,把螃蟹品牌建设作为关键重点,委托专业咨询公司进行策划。

  从2020年开始,胡庄镇就开始举办高港江水清沙螃蟹节,以“足斤足两足够肥”为卖点,全新设计品牌标识和公共形象,制定养殖标准和质量标准,按照《高港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》执行,河蟹从塘口到餐桌,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可追溯。

  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3年第三批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名录,以胡庄螃蟹为主体申报的“高港河蟹”名列其中。

  胡庄大米从“默默无闻”到“香飘全国”,高港河蟹从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到远近闻名……近年来,高港区政协与胡庄镇联合,多次围绕“推动农业园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”进行协商议事,不断创新品牌赋能方式,探索品牌打造新路径,打造了一大批知名度、美誉度和消费忠诚度高的农业品牌。

  从“特色产品”到“支柱产业”联农带农效益显著

  胡庄,曾经的江苏省黄桥革命老区,蝶变为如今的“国家农业产业强镇”,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,“胡庄大米”功不可没。

  “要实现科技赋能,通过天气监测、良种、良技、农机上阵、机械烘干等多措并举,助力农业生产向精准种养、智能感知、智能决策、可视管理、数字农业方向提质升级。”“以‘工厂+合作社+家庭农场+种植’的经营模式,推行‘稻田养蟹’‘鸭稻共生’的绿色模式,引导农民种植优良品种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”“要构建‘原粮—米糠—米糠油—糠粕—饲料’‘原粮—碎米—米粉食物’等完整产业链,将每一粒稻米‘吃干榨净’。”

  在高港区政协多次“助力农业发展,助推农民增收”协商中,胡庄镇找到了发展路径:集中力量、集聚资源、集成政策,推进大米全产业链开发、全价值链提升,实现做优“一粒米”,补齐“一条链”的目标。

  协商成果让胡庄镇联农带农机制变为现实模样,发展优质稻米规模化种植。同人于野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德基介绍,农场共流转土地850亩,其中450亩发展优质稻米种植、300亩发展稻麦良种培育、100亩发展稻田套养甲鱼,同时向社会提供农机植保、粮食烘干、稻米加工和繁育稻麦种子等服务。

  在胡庄镇,我们依稀可见,“一粒米”撬动一个产业、培育一批企业、富裕一方百姓。该镇打造水稻全产业链,构建了以糯稻产业为主导,逐步集聚了速冻年糕、米稀功能饮料、休闲食品、预制菜等食品深加工企业,年糕、锅巴、粽子、方便米粉等稻米多元化衍生产品,延伸粮食产业链条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
  “我们实施大米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工程,支持益海粮油、乐太食品等企业发展,形成‘以稻优米、以米促糕、以米带油’的产业互联新模式,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。同时,加快实施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二期项目,完成冷链物流中心、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、稻米烘干中心等项目建设,推进米稀功能饮料、大米蛋白肽等稻米深加工项目加快投产达效。”胡庄镇党委书记王敏介绍,全镇耕地面积46000多亩,其中优质稻米种植面积24500亩,平均亩产600公斤,稻米种植家庭农场50家、稻米加工企业3家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。

  从“品牌打造”到“精品培育”注重更高质量发展

  九月的宗林,秋天的宁静开始慢慢浸润,一排排青砖灰瓦白墙掩映在葱郁的树林中,干净整洁的小路两旁花草点缀、馨香扑鼻,村中河水碧绿、映衬着蓝天白云……

  “年糕、螃蟹、熏鹅、散养跑步鸡……全都是本地特色产品,欢迎大家选购。”村民赵宏像往常一样打开直播间,开始推销村里的农副产品,每天都能卖近100单,这让她信心越来越足。“我们的产品都是绿色生态,好产品销量会越来越好。”

  如何利用已经打造出来的农业品牌,放大品牌引领产业增值增收的效应?是高港区政协委员朱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
  “可以通过‘村集体+农户运行’的模式,在特色民宿、直播带货、农耕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上找到致富切入点,带动农户合作经营、共同增收,让村民吃上旅游饭,实现‘粮’‘景’双丰收。”朱娟的建议,让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戴陈村党总支书记刘勇打开了发展思路。

  为此,刘勇下田间、走地头、访农户、搞座谈,收集社情民意,决定整合戴陈10组30亩低效闲置土地建设“戴陈小菜园”。如今,这里可认领菜园、可垂钓、可露营烧烤,还有成熟的西红柿、小番茄挂满枝头,成片的小葱、空心菜、韭菜可供采摘……真正实现了低效地“活”起来,成为致富增收新路径。

  不仅是赵宏,合家欢农场的郭美娟在高港区政协工青妇界别多年的引导和培育下,进行线上直播销售,实现增收致富。

  2023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《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意见》,提出要坚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与挖掘本地资源特色、新老品牌并举等原则,胡庄镇除了胡庄大米、高港河蟹等品牌,上膳源有机蔬菜、杏都葡萄品牌经过多年的培育,品牌知名度、认可度也日渐被市场熟知。

  “我们将高标准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、市场空间潜力大、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精品,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、影响力和带动力,‘高港河蟹’争创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加快一二三产融合、‘产加储销’互促,把乡村‘土特产’打造成农民‘致富IP’。”王敏说。

  (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请读者仅做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)

最新回复 (0)
全部楼主
    • 寻路论坛 | 寻路网资源社区 | bbs.xunlu.net
      2
        登录 注册 QQ登录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