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0544 发表于 2023-6-26 13:41:34

食品商城元宇宙 打1折的临期食品,到底能不能吃



  你买过临期食品吗?

  6块8的丹麦曲奇,1块钱的乐事薯片,5毛钱的好丽友熊猫派......在豆瓣的“我爱临期食品”小组里,接近8.5万人的快乐很简单,买到打“骨折”的临期食品,实现零食自由。

  真香的不止她们。线上线下,临期食品的爱好者几乎无处不在。

  去年,大约有210万人在淘宝上选购临期食品,相关零食店铺达到近万家。大中型超市里,快过期的牛奶、面包、饮料等会被单独挑出来,以折扣价或者买一赠一的形式出售。

  前所未有的消费热情,甚至催生了一批临期食品专卖店和APP。短短几个月,有品牌已经融了好几轮资金,把临期食品店铺开到了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各大商圈。

  资本市场上炒的火热,很多普通人却有挥之不去的顾虑:

  临期食品,到底安全吗?购买临期食品,真的没问题吗?

  临期食品,

  不等于临近保质期

  要解释这些问题,我们首先得知道,临期食品到底是什么。

  “临近保质期的食品”,这恐怕是绝大多数人脱口而出的答案。

 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,对,但不完全对。

  走进临期食品折扣店,拿起一包饼干,你可能会发现它的保质期刚过去三分之一。但在超市的冷藏食品货架上,一盒正在打折的牛奶,可能只剩一天就要过期。

  事实上,目前国内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标准,来定义临期食品,也就是划定它的“临界期”。

  2012年,原北京市工商局出台《临近保质期限食品销售专区制度》,公布临界期六级标准

  如果按照北京工商局的标准,你在市面上见到的临期食品,有相当一部分并非“临近保质期”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有些临期食品平台为了利益最大化,会直接根据食品剩余的保质期长短来定价。保质期还剩1个多月的燕麦片打1.8折,还有大半年才过期的面包干就只能打到8折。

  在某临期食品APP上,你可以看到不同折扣的专区

  那么,这些特殊的“临期食品”又是从哪来的呢?

  在商超体系里,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:食品保质期过去三分之一,就无法进入商超流通。而在一般的便利店,每周则要更换20%以上的商品,销量不合预期的就会被下架。

  这些被下架的食品会重新入库,连同其他被拒收的食品一起,积压在厂家、经销商等手里,从此沦为“临期食品”,流入线下或者线上的临期食品折扣店。

  临近保质期,

  食品会发生什么变化

  无论你买到的食品是不是真的临近保质期,随着时间推移,在你把包装中的食物送入嘴里之前,很有可能它们已经“悄悄”发生了变化。

  不可避免的,就是营养素的流失。

  超市里售卖的经过处理切割的蔬菜,在货架上放的时间一长,维生素容易氧化流失/视觉中国

  食品呢,有个重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,包括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维生素等。然而在光照、氧气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下,它的一些营养物质,会遭到破坏。

  大量研究表明,光照对牛奶的影响,尤为明显。

  有学者发现,装在屋顶盒里的超高温灭菌牛奶,在冷藏温度下(6°C),经过波长300-640纳米的强光照射,2周之后就会出现异味,而这种异味源于牛奶中蛋白质跟脂质的光氧化。

  除了蛋白质跟脂质,牛奶中人体必需的一些维生素,比如核黄素(维生素B2),也会被光照降解。研究指出,阳光照射1小时后,巴氏杀菌牛奶中的核黄素含量会下降21%左右。

  大型商超里,牛奶种类繁杂,巴氏杀菌奶需要冷藏,超高温灭菌牛奶则是常温奶/视觉中国

  储藏时间越长,很多食品的色泽、香味、口感也可能会发生变化。

  褐变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现象,经常出现在食品加工、贮藏或受损一段时间后。

  就拿现在超市里很常见的鲜切果蔬来说,果蔬加工中的机械性伤害加剧了呼吸作用和代谢反应,放的时间越长,果蔬变色、变味、失水等情况更容易发生。

  河南胖东来超市售卖的鲜切水果,标签上写着不耐储,购买后尽快食用/视觉中国

  香味变化的例子也有不少,比如烘焙过的咖啡豆。有研究指出,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豆在储存9个月后,原本独特的香味就会明显减弱,出现更浓郁的泥土、干草气味。

  至于储存期间口感发生改变的食品,就更加普遍了。喜欢“肥宅快乐水”的人都知道,未开封的可口可乐放久了,里面溶解的二氧化碳就会“溜掉”,喝起来口感不如刚买的刺激。

  塑料瓶装的可乐,因为包装材料分子排列不够紧密,很容易跑气/视觉中国

  当然,随着食品工业的现代化,为了阻止食品品质发生改变,生产商们也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说用避光性更强的材料来包装牛奶,或者对鲜切果蔬进行密封包装,给薯片里充满氮气.....

  但这些方法大多只能减缓上述变化的发生。

  为了避免这些变化引发食品安全问题,厂商们决定给出一个承诺:在此期限内,按规定贮藏,无论预包装食品还是散装食品都完全适于销售,并保持其特有品质,即所谓的食品保质期。

  临期食品,到底能不能吃

  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临近保质期的食品,就是绝对安全的。

  食品保质期是由贮存条件和期限两个元素共同构成的。判断食品会不会在保质期内变质,储存环境也很关键。在现实生活中,一些对储存环境要求高的食品,即便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变质。

  比如说,其实你很难做到,让散装或者非真空包装的坚果、食用油等富含油脂的食物完全避光。这样的话,它们就有可能在保质期内出现哈喇味,这是油脂酸败的典型特征,不宜再食用。

  购买散装坚果后一定要注意避光、密封保存,否则很容易氧化变质/视觉中国

  还有一些需要冷藏、保质期又短(30天以内)的食品,比如新鲜肉类、鲜切果蔬、现制蛋糕、袋装馒头、冷藏果汁、巴氏杀菌奶、冷藏酸奶,便利店卖的主食产品,如三明治、饭团、快餐便当等,在它们到期之前,储存环境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。

  冷藏食品从供货商到零售端,需要用到冷链物流。但由于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尚不成熟,有数据报告指出,在2017年,冷链“断链”,即运输过程中冷藏中断的比率接近50%。

  很多年轻人爱吃的小龙虾,会被统一先送到湖北潜江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,然后通过冷链物流送往全国500多个城市/视觉中国

  你把冷藏食品从超市、便利店拎回家,这一路对它们来说也是“挑战”。需要冷藏的食品,一旦在常温下放置,变质速度就会加快,主要是因为常温更适合多种微生物繁殖生存。

  所以,当这些需要冷藏的短保食品快过期的时候,是存在变质风险的,你最好别再吃了。

  同理,冷冻食品可能也会在冷链运输中反复融冻,出现保质期缩短的情况,临期不宜继续食用。

  除了上面总结的一些,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大部分临期食品,贮存得当,基本都没什么安全问题,大可以放心食用,但可能会在营养物质、香味、色泽、口感等方面有所欠缺。

  上海某临期食品折扣店里,有很多年轻人正在选购/视觉中国

  事实上,像罐头这类临期食品,因为微生物不易生存,即使过期一段时间,也是可以继续吃的,如果你不在乎营养或者口感的话。给它设置一个保质期,主要是为了保风味,而非安全性。

  购买临期食品,

  需要注意什么

  综上所述,按照食品保质期的规范,只看临期食品本身是没啥安全问题的。

  但是一旦涉及其他环节,比如上面提到的运输、存储,还有销售,就容易出现安全隐患。

  比如说,今年4月正式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》中特别提到,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,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。

  但如果你足够细心,就可能发现,有的大型商超把临期食品与未临期食品混在促销区一起销售;有的还会以“折扣”“特价”等标语回避“临期食品”字眼。


  上海,一家大卖场里,专设了临期产品销售区、进口临期产品、商品


食品商城元宇宙:http://spscyyz.com/


(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请读者仅做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)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食品商城元宇宙 打1折的临期食品,到底能不能吃